缤纷水果燕麦塔(低脂无糖)

缤纷水果燕麦塔(低脂无糖)

2021年10月06日

国庆假期已过半,没勇气出门星人窝在家每天研究美食也同样精彩。 今天做的这顿下午茶,特别是这个低脂无糖缤纷水果塔,四人一下子抢空了。 小王子说要吃妈妈做的水果塔,平时水果都是百果园买的,最近的猕宗绿果奇异果和火虹杮极诱人,挑选了几样APP下单半小时送来,足不出户,带娃党真是越来越幸福。 吃久了金果,发现这个绿果可谓国货之光,又甜又多汁,完全不是过去认识的那种又酸又涩的口感;火虹杮小小个头,但是甜蜜多汁,剖开后1岁的小公主都可以吸着吃;阳光玫瑰众所周知是分档次的,不同的价位卖相不一,口感也千差万别,但这个新鲜又大颗,晶莹剔透,主要是一点也不酸;红心柚子也是当季我最爱的水果之一了,中秋吃了好几只还不够,每开一只都像是打开了一颗超大的红宝石。 瓜子是给欧巴带的,复习头昏脑胀的时候用来解压,以为就是普通的瓜子,没想到这么新鲜,我平时不喜欢吃瓜子,因为难剥手又脏,太焦了喉咙也不舒服,但这个皮薄饱满却很好嗑,很干净喉咙也不会不舒服,细看,原来是粒粒精选内蒙古葵花籽。 冰凉的水果塔,塔底吸足了水份又甜又软,每一口透着浓郁的香蕉味,甜蜜的各式水果,每一种都带来不一样的舌尖感受,还有带着回甘的热红茶,中和着甜腻,这些统统占满了我的桌面;嗑着瓜子若有所思的欧巴,吃着塔芯不吃塔皮的小王子,吸着柿子弄脏了衣服的小公主,他们皆生动地填满了我的视线。 午后秋光中最迷人的风景,不过是这一刻,我家阳台罢了。 - 塔模为活底8寸(Φ19.2*2.4CM)。

妈妈的菜干扣肉(炸扣肉的家传秘方)

妈妈的菜干扣肉(炸扣肉的家传秘方)

2021年07月31日

毫不夸张地说,在外面吃过很多所谓的梅菜扣肉、芋头扣肉,但我一直觉得妈妈做的扣肉才真正称得上扣肉,皮松、肉香、味重,这涉及到制作工艺和火候、猪型的选择以及最后加工的调料,我甚至很想有机会专门出一辑她掌勺的徐氏菜谱。 上周末去弟弟家吃饭,闲聊间说起最近菜场的猪肉便宜了很多,大有恢复正常物价趋势,妈妈说:“你可以去买点花肉来炸扣肉呀,我又没空,不然我炸好给你们。” 她炸好给我们,这种事以前也干过不少,但让我自己来,总嫌麻烦,不过这次她一提起,我竟然有点心动,真的听进去了,跃跃欲试,当时先征得了简单口授,后来又给我发来语音反复强调一些技巧。 首先,选择肥猪型的肉才香,所以要放弃一直习惯的超市,要去菜场挑选肥瘦适中瘦肉层不能太厚的,不要细窄条,让档主切成10公分见宽的长条;其次,处理干净后一条大约切三段,白水煮到牙签能轻松扎进皮的程度,然后用多根牙签一起把皮均匀扎松,抹上盐、白醋和姜汁,姜汁可以让皮金黄,然后皮朝上晾一晾;最后开炸时油要没过的深度,先大火油快开时放进去,皮朝下,油保持滚开的时候转到中火,时不时要推动防止焦底,敲到皮会响就差不多了,最后翻一下把肉朝下拉一拉就可以起锅了,主要是炸皮。 但这些只是炸的工序,好吃的重头戏在后头呢。 炸多了冷冻保存,吃前要先煮软,吃几段煮几段,加没过的水,撒特配的五香配料,煮到筷子能扎进,然后晾凉切薄片,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炖梅菜或爆酸菜。 我是更喜欢爆酸菜,要选择大芥菜做的酸菜,泡到咸淡合适,切碎,放一点点油先煸炒干水到微焦起锅备用,再放一点点油小火爆香蒜蓉,然后下扣肉爆炒出油后,加入东古酱油、老抽、鸡粉和五香粉继续爆炒透,然后加入酸菜和均匀,最后放上小米椒炒出味起锅。 这道菜通常是酸菜比扣肉抢手,吃饱了扣肉油的酸菜又酸又辣,又香又鲜,配滚烫白粥,人间至味了。 “为什么要用东古酱油?其他不可以吗?”我问。 “因为这个是古法酿制百年传承的老字号呀,家里一直吃这个,特别鲜,炒的肉颜色也好看。”妈妈说。 其实扣肉是我家的传统菜,从小到大,它是过节待客是否丰盛的元素之一,一上桌,其他菜都黯然失色,最先这道菜是爷爷操办的,不知何时也变成了妈妈的拿手好菜。 不过俩人的菜式有点区别,爷爷仍在时喜蒸,底下放上蚝豉和虾米,上面铺扣肉,淋酱汁,竹编的蒸屉一层摆上好几碗,蒸好后锅盖一掀,浓白蒸汽滚滚方圆几公里香味四溢,更适合乡下多围酒席。 我手上没有大酸菜,但有爸妈给的自己种的菜干,配扣肉也是一绝,为了复刻出美味,我还特意入了两瓶东古酱油。 毕竟,中华美食讲究的就是传承嘛,传承味道,更是传承情感和思念。 -

妈妈的菜干爆扣肉(过节待客硬菜,毫无保留的技巧)

妈妈的菜干爆扣肉(过节待客硬菜,毫无保留的技巧)

2021年07月20日

毫不夸张地说,在外面吃过很多所谓的梅菜扣肉、芋头扣肉,但我一直觉得妈妈做的扣肉才真正称得上扣肉,皮松、肉香、味重,这涉及到制作工艺和火候、猪型的选择以及最后加工的调料,我甚至很想有机会专门出一辑她掌勺的徐氏菜谱。 上周末去弟弟家吃饭,闲聊间说起最近菜场的猪肉便宜了很多,大有恢复正常物价趋势,妈妈说:“你可以去买点花肉来炸扣肉呀,我又没空,不然我炸好给你们。” 她炸好给我们,这种事以前也干过不少,但让我自己来,总嫌麻烦,不过这次她一提起,我竟然有点心动,真的听进去了,跃跃欲试,当时先征得了简单口授,后来又给我发来语音反复强调一些技巧。 首先,选择肥猪型的肉才香,所以要放弃一直习惯的超市,要去菜场挑选肥瘦适中瘦肉层不能太厚的,不要细窄条,让档主切成10公分见宽的长条;其次,处理干净后一条大约切三段,白水煮到牙签能轻松扎进皮的程度,然后用多根牙签一起把皮均匀扎松,抹上盐、白醋和姜汁,姜汁可以让皮金黄,然后皮朝上晾一晾;最后开炸时油要没过的深度,先大火油快开时放进去,皮朝下,油保持滚开的时候转到中火,时不时要推动防止焦底,敲到皮会响就差不多了,最后翻一下把肉朝下拉一拉就可以起锅了,主要是炸皮。 但这些只是炸的工序,好吃的重头戏在后头呢。 炸多了冷冻保存,吃前要先煮软,吃几段煮几段,加没过的水,撒特配的五香配料,煮到筷子能扎进,然后晾凉切薄片,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炖梅菜或爆酸菜。 我是更喜欢爆酸菜,要选择大芥菜做的酸菜,泡到咸淡合适,切碎,放一点点油先煸炒干水到微焦起锅备用,再放一点点油小火爆香蒜蓉,然后下扣肉爆炒出油后,加入东古酱油、老抽、鸡粉和五香粉继续爆炒透,然后加入酸菜和均匀,最后放上小米椒炒出味起锅。 这道菜通常是酸菜比扣肉抢手,吃饱了扣肉油的酸菜又酸又辣,又香又鲜,配滚烫白粥,人间至味了。 其实扣肉是我家的传统菜,从小到大,它是过节待客是否丰盛的元素之一,一上桌,其他菜都黯然失色,最先这道菜是爷爷操办的,不知何时也变成了妈妈的拿手好菜。 不过俩人的菜式有点区别,爷爷仍在时喜蒸,底下放上蚝豉和虾米,上面铺扣肉,淋酱汁,竹编的蒸屉一层摆上好几碗,蒸好后锅盖一掀,浓白蒸汽滚滚方圆几公里香味四溢,更适合乡下多围酒席。 我手上没有大酸菜,但有爸妈给的自己种的菜干,配扣肉也是一绝。 毕竟,中华美食讲究的就是传承嘛,传承味道,更是传承情感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