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人在一起,能否爱过之后,一辈子不离不弃,能吃到一起去很重要。
生命里路过的每一座城市,能不能在记住它,若干年后还心心念念,除了一段刻骨的感情,还有一份温暖人心的食物。
关于北京,如果让我用一种味道来形容,那一定是炸酱面。
老北京的记忆,不过是四合小院,石桌板凳,胡同家常,还有一碗充满浓浓酱香的炸酱面。
第一次吃炸酱面,是叔叔去北京出差,带回几袋干黄酱,老妈在厨房稍作加工,便可以魔法一样变出一大锅炸酱, 于是一家人连续几天都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炸酱面了。
浓郁的五花肉和酱汁的香味,伴随着新鲜面条刚出汤的黏汁,炸酱面的口感更添浓郁,绿豆芽在水中焯熟,加上新鲜的黄瓜丝,胡萝卜丝,更增加几分清爽可口。
儿时炸酱的这种味道,至今依然萦绕嘴边。
后来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炸酱面,作为老北京的标配,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炎热的夏天,老城区的胡同口,一碗手擀面,浇两勺刚做好的炸酱,再拌上鲜嫩可口的黄瓜丝和绿豆芽,老北京的老大爷们便可以一边吃饭一边下棋聊天,好不惬意。
我也就是从那时起,彻底爱上了炸酱面,不管是满满香菇的素炸酱,还是浓香的五花肉配炸酱,只要闻到那熟悉的酱香,黄瓜的清新味道,口水便忍不住的往下流。
那年,看《爱情呼叫转移》里面徐峥离婚后的妻子,找了新的男人,用一口不知哪里的口音说“我老婆做的炸酱面”。
炸字发四声,好像这苗条是从炸弹里飞出来的,忍不住笑了好久。
后来出差到北京,也总是回之前住过的胡同口,有个叫做京味炸酱面的饭馆,里面是老北京的装修风格。
最显眼的就是条凳,店员穿的也是旧式北京服务员那种衣服,脚上一双布鞋,仿佛回到古代听着京剧,喝两口小酒的年代。
那里有我对北京全部的记忆,也有我至今为止,吃到的最好吃的炸酱面。12块钱的小碗,店员端上了一大托盘,中间是面,周围围了一圈面码儿。
每次去他家都吃炸酱面,都要的最大碗。面虽说简单,却让我回味无穷。
如今,忙碌的都市生活,各色的火锅,各国的料理,却依然比不上当初学生时代的一碗炸酱面。
每到周末,也总是试着自己做上一碗,最关键的是可以熬一大碗炸酱,放在冰箱,吃上好几天。
肥瘦相间的五花切丁放入油锅炒至变色,加甜酱,豆瓣酱,转小火小熬一下。
若是省事,只需买一根黄瓜,切成细丝,黄瓜的清香抵掉肉类的腥味只剩香滑,甜酱和豆瓣酱的咸鲜此刻也入味了。
买一块钱的面条,在面汤中徜徉一下,即可配上刚出锅的酱。面条不再寡淡,酱料也找到了绝佳的配合,不用再加别的。
最快意的人生,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