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筒骨野米汤

莲藕筒骨野米汤

2017年03月20日

宴席上无汤不成席,无论是邀请朋友聚餐,还是家庭聚会除了大大小小的炒菜、凉菜、烧菜、卤味之外,总少不了一碗汤。正是有了汤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全家福。(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添加微信:EJM2467) 湖北素有藕乡之称,在品种繁多的汤类中最数莲藕排骨汤最有特色,最让人回味了。被认为是当地人宴请朋友的首选,所以全国各地走到哪都能喝上莲藕养生汤。大老远都能闻见飘香四溢的藕味,远远就瞧见桌边围着一圈人在冒着青烟的锅里寻觅着藕的身影。 俗话说得好,美味在人间,真正的美味还是街头深巷里寻找更好,用老土的炊具小火煨炖出来的排骨汤那才叫一个绝呢。正如我们重庆人吃火锅,偏爱那些不轻易被别人找到的角落小店里一般。 上好的莲藕排骨汤,色泽深红,味香浓郁,喝起来醇厚,回味悠长,一点也不油腻。一碗藕汤下肚,额头微微冒细汗,全身毛孔张开,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原滋原味的汤淳朴自然,让人想起那亭亭玉立的荷花般,不谙俗世。想煲出一锅好汤,新鲜的原材料和器皿不容小觑,藕要新鲜的,如果能买到野生的藕那简直是天赐美味。现在煲汤为了省事都用电炖锅,其实最好的还是以前那种原始的砂锅,用粗泥烧制的,我老家以前就经常用这种锅煲汤,现在也没有了。除了原材料和器皿以外方法也很重要。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煲出一锅鲜美的莲藕排骨汤。因为家里还有一些野米,这里的野米和米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种草的种子,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愿意尝试的朋友们也可以试一下哦。

香菇肉沫酿南瓜

香菇肉沫酿南瓜

2017年03月18日

平凡的食材,简单的做法,不一样的心情,做出来的菜肴口感也会大有差异,这就是为什么说菜中滋味,各人体会。(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添加微信:EJM2467) 生活中我们习惯家常菜,因为家常菜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和常规态。而下馆子,去饭店只是生活中偶有的情景。聚会、宴席的菜,能给我们平常生活增添色彩,锦上添花,而家常的味道才是经久不衰、让人流连的味道。 今天这道香菇肉沫酿南瓜,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回头想想自己近段时间做的菜,大抵可以分为两大类:回忆菜(充斥着妈妈的味道),创新菜(结合自己的口味加以改编的菜),其中的回忆菜每一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定情景。今天的主角菜,就是小时候妈妈给我做来开胃健脾的菜,每隔一段时间妈妈总要花些心思来给我补补身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新的南瓜像一个小碗,勾起孩童玩耍的心,一般吃这道菜的时候,我都没有正经在桌上吃过饭,一手拿着南瓜,身子早已跨出了房门,迫不及待得要去眼馋其他小伙伴了。所以,这更像是我记忆中的零食,只是不是甜的。经常吃这道菜可以帮助小朋友开胃健脾,针对一些胃口不好的小bb,宝妈们不妨尝试一下。小孩嘛,就应该用愉快的心情,好奇的心里,惊喜的眼神来吃饭,这样他们的食欲就会up ,up,up。

黄金驴打滚

黄金驴打滚

2017年03月15日

还记得前段时间流行一句话: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对于职场上一路奋斗的人来说也许是这样,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自由职业者来说,清晨叫醒我的却是饿着咕咕叫的肚皮和翻腾的胃。每一天都会期待今天又会给自己准备什么样的早餐,什么样的晚餐。每一餐都有一颗按耐不住的期待之心。(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添加微信:EJM2467) 美食,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兴趣爱好。经历过吃与不吃,我对待食物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每年我都会定期1-2次完全禁食不吃任何东西的特殊时段。无关乎减肥,也无关乎宗教信仰。为的是和身体有一个更好的链接,7天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清水,道家称之为辟谷,而我则是理解为身心灵的净化和洗涤。当我们身体断绝外来一切食物的时候,身体会发生一些很微妙的变化,眼耳鼻舌身意会变得异常敏锐。当身体经历过完整的断食而重新接受食物时,对食物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和敬畏之心。 食物,自然的恩赐。食色,性也。我从未刻意追求吃什么,什么好吃。一切随心,随性。身体永远比大脑更智慧,大脑因为意识、知识、经历会人为的加工,但是身体永远不会理性分析,舒坦、轻松、沉重、酸痛展露无遗。所以我更愿意做一个听从身体的人。 之前看杂质看到了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驴打滚,肚里的馋虫开始抓狂,也想尝尝它的味道。所以起了个大早,特意为自己做了一份驴打滚。驴打滚,其实就是豆面糕,里面用江米(重庆人喜欢说糯米)粉调好上锅蒸熟,然后里面包裹上红豆沙,外面穿一层黄豆面粉的衣。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真正吃过之后,我更容易联想到我们重庆的糍粑,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糍粑,就是将糯米蒸熟后放在石槽里用木槌捣烂即可,外面可以沾黄豆面或者红糖都行。个人觉得口感较驴打滚粗一些。不过也不失其风味,新鲜的糍粑一次吃不完,做成圆饼自然风干,之后可炸,可煎,可蒸,都可单独成为特别的小吃。到了重庆磁器口、洪崖洞都是要来上一碗香气袭人的山城小糍粑,黏黏的糍粑,充满着山城人民的热情。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让人怀念。改不了的是乡音和乡味。

风味猪蹄

风味猪蹄

2017年03月13日

论猪身上哪的最好吃,我还是偏心于猪蹄,嫩而不油腻,红烧、炖、炒、火爆、卤煮,食之都有味。要是问我最爱吃猪蹄哪儿,我肯定选择猪蹄尖,一筷子夹住蹄尖中间的部位,用嘴咬着旁边的肉和筋儿,一股汁儿顺着筷子往下淌,就是吃货真实的写照。(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添加微信:EJM2467) 小时候过年妈妈都要炖一锅猪蹄汤,一根被烧得金灿灿的猪蹄被分成几大块。妈妈说猪蹄不用切得太小块,一家四口人,一人一块足以,实乃爽快之举。而且大年30要做很多菜,满满一大桌根本吃不过来。妈妈说这叫年年有余祖祖辈辈都这么流传下来的,不能坏了规矩;还有什么三十的火(大年三十一整晚家里的火必须点燃)十五的灯(正月十五的灯必须点一个晚上)之类的习俗。既然知道是习俗,我也不必多问,淳朴的风俗民情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的存在总是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些仪式感和威严感。 到现在我们家还保留这种传统习俗,只要在老家过年妈妈的年饭上炖的猪蹄汤依旧是一大锅,一家四口围着桌子呼哧呼哧的啃着猪蹄,妈妈的脸上绽放着笑容,这和蔼的笑饱含着对女儿们浓浓的关爱之情。 今天做的这道风味猪蹄,没有沿袭我们家传统的做法,而是改变了烹饪方式,先用香料将猪蹄焖煮入味,然后捞出调汁凉拌吃,完全没有油腻之感,酸辣可口。不信你试一试就知道了。

蛤蛎鸡蛋粥

蛤蛎鸡蛋粥

2017年03月12日

昨天和朋友聊天时,朋友问我: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最爱的歌呢,我丝毫没有考虑脱口而出:《天空之城》啊,爱那轻缓的节奏和唯美的爱情; 朋友问:除了至亲有没有最爱的人呢,我沉思,这丫不是在套我话吗真阴险。不过心底却闪现一个身影,一丝温暖涌上心头; 朋友问:你经常做菜,有没有一道你最爱,最能留住你胃的菜呢。我想了片刻,说实话我还真没有最钟情的菜,好像什么都能吃,又好像什么都爱吃,不挑嘴啊。 如果用一道菜来表现家乡的味道,我想我最有可能做小火锅来展示重庆的风味特色了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味道和生活习性。重庆也不然,山城间总弥散着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大街小巷里满满的都是火锅的味道,重庆本地人最爱挑那些小巷里的老火锅,因为味道更接地气,更传统,更正宗,只有那些外地的朋友奔着所谓的牌子货去了,大抵知道一些广告效应的都不会轻易听信的。(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添加微信:EJM2467) 也许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的关系,菜肴分为8大派系,派系下面又分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道国民菜,对,就是国民菜,这道菜众人皆知,皆会做,就像泡菜之于韩国,寿司之于日本,宋丹之于泰国一般,经典、大众,充满了国家情怀。 我绞尽了脑汁,头脑里怎么也挤不出来在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一道菜,无论川菜、鲁菜、徽菜、湘菜都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也并非都被每位朋友接受,既然不能普遍推广,那就不能称之为脍炙人口的国民菜了。 终于我想起来了,每次生病的时候着急的家人不都是喜欢给生病需要照顾的家人熬上一碗粥吗,无论是简单的大白米粥、小米粥、海鲜粥、水果粥,品种繁多的粥总能慰藉一下其虚弱的身体,这个,额,能算吗? 无论是什么样的粥,生病的时候已经超出了粥所能代表的意义。一份粥让被病患折磨的身体获得些许的能量,也能让家人在精神上为病人服务获得些许内心的安稳。一碗粥总能饱含浓浓的情谊和温暖。 今天的这碗海蛎鸡蛋粥,就是因为家人感冒后实在是口中无味,特意精心准备的。看着家人吃了满满2大碗,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和些许满足之后,我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真是一碗元气粥,既简单又营养,老少皆宜哦。

酸菜碎米兔

酸菜碎米兔

2017年03月12日

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这不得不让我想到《深夜食堂》这部影片,每一道菜背后总有一个故事,喜悦的、悲伤的、高兴的、忧愁的、沮丧的、振奋的,烹人的心情,食客的心情,夹杂在一起,构成了一盘菜的味道。谁说菜只有酸甜苦辣咸,更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烹人的情绪影响做菜的品质和口感,而食客的情绪则影响菜肴的味道和感觉,烹人掌握着做菜理性的操作程序,而食客则感性的决定了菜肴进入身体的五感。(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加微信EJM2467) 我是一个吃货,但不是饭桶(能吃饭的意思)。从小到大我颇为自豪的就是怎么吃也长不胖,活脱脱的一个电线杆。所以对于吃我从来不忌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任凭嘴和胃的唆使。现在一门心思钻进厨房,不为别的只为吃。除了自己吃,我更愿意做给家人吃。在我眼里经常做饭给别人吃的人最可爱。当我系上围裙的时候,我感觉就像进入了自己的王国,在厨房这片天地里自由翱翔,享受着锅碗瓢盆的乐趣,演奏着厨房的交响乐。为此我还特意给自己准备了一件厨房的战袍——可爱的围裙。要玩咱们也要痛痛快快的玩个开心,装备什么的必须齐全。 除了硬件装备,还要一颗不骄不躁的心。做饭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每一道菜既显示了技术,同时也考量了烹人的心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最好的写照了。 每一盘菜还有一个心情,五味陈杂,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看客永远体验不了食材在鼻尖飘过的气味,在舌尖划过的触感,挑逗味蕾的味觉,流过心底的思绪。一道菜,总让人想起一些人,而那些人多多少少又和吃的有关,难怪古人云:食色性也。当我们追求一种食物的时候,除了身体的需要之外,还有就是在追忆着一种心情一个人了吧。 我一直引以为豪,因为我是重庆人,雾都山城之人。麻辣是我们调味的主调,经久不衰,亘古不变的元素。我们爱麻更爱辣。心情不好的时候,三三五五吆喝着出去吃顿火锅,辣的巴适,辣的安逸,辣完之后竟然忘记了之前的不开心;开心的时候,更是小聚一下,一杯啤酒,几个串串下肚,喜悦之情已经快让自己飘飘然了。在我们的眼里,麻辣具有神奇的治愈作用,几天不吃麻辣心里怪痒痒的。 今天的这道酸菜碎米兔,还是延续了之前的麻辣系列。治愈那些麻辣控们包括我自己。酸菜碎米兔,好吃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份闲心和自在。简单几步在家就可以做出来,做出来的成品菜酸香脆嫩,一点也不辣,一不小心嘴里早已分泌了大量的口水。无论是一人食还是一家人,都可以满足你的胃。

锅巴泥鳅

锅巴泥鳅

2017年03月11日

最近重庆天气总是阴晴不定,一会暖和一会儿寒冷,说变脸就变脸。虽然在重庆生活了20多年,但是对于重庆变化的天气还真是捉摸不透。艳阳高照对于冬春交替的重庆来说真是一种奢侈,常见状态就是雾蒙蒙的一片。在PM2.5这个概念还没有那么流行的时候,我们以为那只是雾,等到PM2.5全国风靡的时候,我们重庆人恍然大悟原来祖祖辈辈在雾都里竟呆了那么久,吸了那么多可吸入颗粒物,难怪重庆人都有一颗强大的肺。(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加微信EJM2467) 对于这种外地人一来重庆就郁闷的天气,(毫不夸张重庆除了夏天,春、秋、冬都是灰蒙蒙的天)我们重庆人最好的治愈方法就是吃辣椒、花椒等一些祛除寒湿的食物。七姊妹、二金条、朝天椒、剁椒、尖椒;干辣椒、湿辣椒;辣椒面、辣椒条、辣椒段;完全是舌尖上的辣椒王国呢;花椒要数汶茂的最麻了。下馆子的菜基本上都离不了辣椒。 我们家本不喜食辣,但是在重庆不得不吃辣,为什么呢?不能吃辣椒的人还能自称为重庆人吗。去外地上学的时候因为不能吃辣椒,还被同学们笑话怀疑我是否是重庆人,当时我就懊恼,谁说重庆人就一定要吃辣椒呢。等我自己下厨房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辣椒竟是个宝,做出来的菜竟如此开胃。如果喜欢辣椒的朋友,今天这道锅巴泥鳅就是一道具有治愈系的菜,鲜辣微酸,肉外酥软,里细嫩。 锅巴泥鳅,不是菜里面真有锅巴,这里的锅巴是指一种特别的烹饪方法。我们重庆人做鱼,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处理干净的鱼直接放进事先爆香锅的汤里面烧,做出来的菜鲜嫩质细;还有一种是先把鱼用油煎至两面金黄硬脆,再回锅烧煮,这样做出来的菜酥软入味。 油煎之后的鱼、泥鳅因为高温的作用,表面会有一层层小细泡,体积比原本大了一些,远看像表面用淀粉裹了一层似得(其实真的没有裹,技术活,我第一次都没有成功,后面会讲油温一定要高),所以形象的称之为锅巴。锅巴系列比较多,锅巴鱼,锅巴泥鳅,锅巴鳝鱼等等,只要想吃,我们重庆人都能做,难怪外地人都说重庆人好吃。我从来都不介意别人说我们好吃,好吃有两层含义:一是喜欢吃;二是会吃。吃也是一门技术活呢,会吃更是不容易。当吃,也成为一种修性方式的时候,我暗自到,重庆人好爽火辣的性格大概和吃的修行方式有关吧。 好了,不卖关子了,看了一堆图片和文字,口水流了一地吧。那就一起来看看今天这道治愈系的锅巴泥鳅怎么做的呢?

酸辣黄腊丁

酸辣黄腊丁

2017年03月02日

记忆中我五岁之前都不吃鱼,不是不爱吃鱼,而是不敢吃鱼。有一次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嗓子疼了好几天,不敢喝水,不敢吞咽东西,从那以后就不再吃鱼了。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尽管每次看到家人吃鱼吃的欢实,一块白花花的鱼肉入嘴,咀嚼几下大大小小的鱼刺就出来了,技术堪比猫咪,我真是羡慕嫉妒啊。我怎么就没有那本事呢。(欢迎交流更多厨房趣事,请加微信EJM2467) 稍微长大一些后,家人总劝我吃鱼,各种方法用尽,鼓励我,诱惑我,威胁我(小时候个子不高,父母费尽心思给我补充营养),怎么都不好使,我就是不吃,其实我也嘴馋,可是知道自己不会吃鱼,嘴上过足了瘾,到时候喉咙就遭罪了。所以硬是挺着让肚里的馋虫眼睁睁的看着碗中的美味佳肴被家人一扫而光。直到有一次,妈妈做了一盘红烧鲤鱼,外焦里嫩,鲜艳的汁,诱人的香,我实在抵挡不住了,冒着被卡的危险,小心翼翼的吃了久违的鱼肉,真香啊。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次吃鱼狼狈的样子,也许根本就不叫吃鱼,完全是用手把鱼肉捏碎,然后把鱼刺挑出来,确保没有鱼刺之后才塞进嘴里。所以那狼狈的样子,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从那次以后我吃鱼的技术日渐提升了。 鱼,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白肉之一,相对于红肉(烹饪之前颜色是红色的,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质地更细腻,口感更好,同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备受营养一族的喜爱。 黄腊丁,也叫黄颡鱼,是一种淡水鱼类。重庆人在吃上一点也不含糊,各种食材在厨子手里都能变化出花样来吃,我之前就在重庆的一家专做黄腊丁的餐馆吃过一次,那鲜美乳白的汤,浓郁鲜香;白花花的肉,入口细腻娇嫩。一口鱼肉酌一口汤,真是绝了。 今天做的这道酸辣黄腊丁,不仅有泡椒特有的风味,同时碗底还用土豆、莴笋垫底,荤素搭配,增加了菜肴的丰富性。

火爆猪肝

火爆猪肝

2017年03月01日

记得上次做的火爆腰花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大受小伙伴们的喜爱,还有好多小伙伴追着问火爆系列还有哪些下饭菜。其实火爆系列的菜品种繁多,比如火爆腰花,火爆猪肚,火爆猪肝等等,火爆菜要求火大、爆炒、动作快,这样成菜才会保持爽脆、鲜嫩的口感,时间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必须恰到好处,对厨师的要求比较高。当然方法得当,在家也可以做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火爆菜。 其实猪身上凡是能吃的都可以做出美味的菜,从小到大,每到过年杀年猪的时候,我们家都要请亲戚朋友吃上一顿美美的刨猪汤宴。一大桌菜都是取之于猪身上的,毛血旺、萝卜炖肥肠、猪脑汤、火爆猪肝、木耳青椒肉丝、咸菜五花肉等等。我最爱的还是火爆猪肝,因为猪肝是刚刚从猪身上摘下来的,还冒着热气极其新鲜,然后配上自己家腌制的泡菜萝卜、辣椒、酸辣爽口,极其下饭,到现在我还依然保留着无论走到哪里,自己都要腌制泡菜的习惯,这也许是沿袭了妈妈给我的影响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习惯总是根深蒂固,叫人难以忘记。这种习惯亦是浓浓的乡情,亦是眷恋故乡的一种方式,有时候借着这种仪式让自己时刻记得我曾是那片土地养育的儿女,那片无论贫瘠还是丰饶的土地上,总是伴随着我童年成长的脚印。 故乡,就是陪着我一起长大变化的那个地方,就是镶嵌我无尽回忆的地方。一道火爆猪肝,又把我的思绪带向了往昔那躲藏着美好回忆的地方。

麻辣鱼泡

麻辣鱼泡

2017年02月22日

鱼鳔也叫鱼泡,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次去买鱼,宰鱼的师傅总是把鱼宰杀清洗干净以后顺手就把鱼鳔放进鱼肚子里,所有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所以以前每次只能得到一个鱼泡,有时候师傅干脆连鱼泡也不给,也许知道那是个好东西留着自己吃了吧。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鱼泡,“物以稀为贵”吧,因为每次只有一个,总吃不进兴。那个时候只知道好吃,没曾想到鱼鳔营养价值竟如此之高。鱼泡也叫鱼鳔、鱼胶、鱼肚。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有“海洋人参”的美誉。主要成分就是高级胶原蛋白、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非常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而且有利于人体吸收。 市面上一般有干鱼泡和新鲜鱼泡之分,前段时间我特意买了干鱼泡回家吃,可是干鱼泡完全没有软糯粘性的口感,所以我还是喜欢新鲜鱼泡的黏腻。鱼泡好吃,关键还是要处理腥味的问题,所以我喜欢用花椒来去除鱼泡的腥味,同时增加了成菜的口感。新鲜的鱼泡经过大火的炒制,调料的浸润,外皮软糯还微微黏牙,而内里却是爽脆有较劲,吃起来特别有意思。 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鱼泡的价值,只知口感还不错,真是浪费了这美味的食物啊。很多女孩子(包括我自己)买了一大堆护肤品,美其名曰为皮肤补充水分,保湿,殊不知这小小的鱼泡竟含丰富的胶原蛋白,经常食用也可以使肌肤变得光滑饱满,柔软且有弹性。 小食材,大功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食材,药食同源,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时也兼具药用价值。比如山药、红枣、枸杞就是。生活的多姿多彩,源于对食物的热爱和发现。

培根芦笋卷

培根芦笋卷

2017年02月22日

芦笋在西方,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在国内也是餐桌上一道可圈可点的的高端菜,所谓高端并不像鱼刺、燕窝、鲍鱼依照高昂的价格来定,而是因为所得有严格的时令,一旦错过时间只能望梅止渴;而且芦笋集天然野生和绿色有机等特点于一体,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当之不愧为“蔬菜之王”。 说来不怕笑话,我第一次吃芦笋还是在几年前,二十岁以前竟然没吃过它,一来是因为我生长的地方比较偏远,自然不能有这般稀少的食材;二来就算有父母也从来没有买过给我吃,终上所述,我是到后来才吃上这么好吃的菜。 芦笋,生来娇贵,只食用嫩茎,而且运输过程中也是小心翼翼保存,里外都需要用纸或者塑料袋包好,生怕碰伤,影响了卖相和口感。芦笋在烹饪中炒、煮、炖、凉拌都可以,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 虽然和芦笋相识较晚,但是一旦相遇,必定追随,一直念念不忘它的滋味。我享受芦笋的原滋原味,喜欢保留它最纯最真的一面,当然除了还原它原生态的一面,我也喜欢将它和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比如和虾、贝、蟹、百合搭配在一起都可成就一番美味。 今天做的这盘培根芦笋卷,在保留芦笋清香的前提下,也夹杂了培根的咸香,入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干豇豆烧肉

干豇豆烧肉

2017年02月17日

干豇豆,重庆方言里指的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像闪电一般。从小到大我都经常被别人称之为干豇豆,所以现在对于吃这件事来说,就更加肆无忌惮,毫不畏惧了,因为天生怎么吃都不胖,所以我特别欣慰父母给了我这样的本事。 每当到了夏天,豇豆大量上市的时候,妈妈总是把吃不完的豇豆用水煮熟,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笔直的豇豆就在阳光、清风的安抚下,放弃了往日的骄傲,变得温和了许多。新鲜的豇豆可以做出很多菜,肉末豇豆,炝炒,蒜蓉,红烧,怎么做都很下饭。可是风干了的干豇豆,也不失一番风味。经过自然的洗礼和人工的加工,干豇豆多了一份时间沉淀所特有的味道,和腊肉一样,吃进嘴里让人感受到时间在嘴里慢慢融化的味道。 每次做好干豇豆以后,妈妈总喜欢用来红烧。这样即使在冬天里也能品尝到豇豆的滋味。干豇豆吸收了肉的精华,满满的浸润了肉食的醇香,油而不腻,而做好这道菜的关键最好是用五花肉,软糯咸香,特下饭。 今天做的这道干豇豆烧肉,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稍微美化了一下。与其撒落满盘的干豇豆,还不如整整齐齐的缠绕着五花肉,缠绵的情谊,让人心生怜惜。不仅美观,还可口。如果来人来客,端上这样一盘干豇豆烧肉,你一块,我一块,好不快活,顷刻间就露出了盘底。而茶不思饭不香的时候,能给自己做上这样的一盘下饭菜,也是爱自己的表现吧。

火爆腰花

火爆腰花

2017年02月14日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今天终于做了一道本地菜了。鲜红的辣椒止不住让人口水都流出来了。不是菜菜屋不做川菜,实在是川菜品种太多,一时吃不过来。 在重庆,满大街飘散的都是火锅,串串,酸辣粉,重庆小面的味道,每一家的味道都不一样。毫不夸张的说在重庆你根本找不出来两家味道相同的馆子。真是一百个馆子,一百种味道。 说到我们重庆人自觉特有意思,对于烹饪这件事,选择新鲜上等的原材料那自不在话下了,除了一等一的食材,调料更是我们所看重的。无论是重庆小面还是经典的酸辣粉,一碗下去,面条,粉条占一半,调料竟也占了一半。有时候外出吃饭,我竟升出如此感觉,与其说我们在吃菜,还不如说是在品尝调料(这里主要指花椒,辣椒等配料)呢。像足了重庆妹子火辣辣的性子。 我认为川菜最大的亮点就是下饭,鲜红的辣椒,麻嘴的花椒,酸辣的泡椒,各色香料云云,让人食欲大振,总要多吃一碗饭。川菜以“麻、辣、香”为特色,擅用干煸、干烧、小炒、火爆等烹饪方法成菜。我更爱火爆系列的菜,因为这类菜虽然做法简单,但是丝毫不逊色。 今天给大家做的就是火爆系列菜中的一道经典菜——火爆腰花,做好这盘菜,需讲究火候,还要油多火旺、急火快炒,才能保证菜品的口感脆嫩,而“嫩”的前提就是一个“快”字,火候拿捏要准,少一秒则生,多一秒则老,活生生的技术活。 十几秒就可以做出来的火爆腰花,不仅超下饭,超爽口而且有益身体,猪腰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有健肾补腰、和肾理气之功效。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家常菜哦。

清炒双笋

清炒双笋

2017年02月12日

最近外出,看见街道旁边的桃花,玉兰花开的正欢实,喧闹的街道被粉红的一片,雪白的一片点缀着,煞是好看。气温渐渐回升,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了。那么近,那么近。草丛中嫩芽开始睁开惺忪的眼睛打望着这个世界。春天总是让人联想到希望。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冬的离去。各类新鲜的蔬菜开始陆陆续续上市。我最喜欢逛菜市场了,每次只要到蔬菜市场,看见五彩斑斓的各式蔬菜就毫无抵抗力。大包小包拎回家,也不管能否吃得下。 在大量上市的蔬菜中,我搜寻着它最后的身影——冬笋。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是我尤爱冬笋,只以为它笋体肥大,美味爽口,而每年的一二月份正式吃冬笋最好的季节。 冬笋烹饪的方法多种多样,焖、煮、炒、炖都是制作美味佳肴的不错选择。由于冬笋具有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形成独特的风味,因此经常和其他食材搭配成菜形成不同风味的菜肴。和荤菜搭配,则咸鲜香浓;和素菜搭配,则清新爽口;也可单独成菜,饶有风趣。正因为冬笋可以自成一菜,也可兼容并包,所以在烹饪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时候每当夏季暴雨之后,我总喜欢背着小背篓,拿着小锄头(一种农具)在我们老家屋后的竹林里转上一圈,寻觅着刚刚探出头来的竹笋。若是发现一根,定会欣喜若狂,疯狂般跑过去用小锄头三两下就挖出来,也不管挖的好坏,只要有成果就好。 如今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再去挖过竹笋了,老家屋后的竹林还在,只是那颗童心已泯,再加上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蔬菜,索性再也不去挖了。现在偶尔吃吃竹笋,还能忆昔记得曾经挖笋的乐趣,也不是件坏事。 可不要小觑了冬笋,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维生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既养生又美味。 今天这道清炒竹笋,色鲜味美,清脆爽口,闻着清香,入口爽脆,我甚至都能听见唇齿间吱吱的响脆声。让我又忆起当年的情景,我究竟是在吃菜呢,还是品味回忆,貌似一切都不重要了。想念一个人,怀念一道菜,有时候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点点时间和一颗清净心足矣!

营养美味的sa汤

营养美味的sa汤

2017年02月07日

提起这碗汤,真可以用奢侈和精华来形容,菜菜屋用了好几个小时煲出来的精华和情谊都已经浓缩在这碗浓浓的汤里面了,喝完这碗汤顿时觉得满身复血,浑身充满了战斗力。 第一次喝这汤的时候还是在小的时候,记得那时身体不好,爸妈为了长身体的我可是费劲不少心思,在吃上更是不少下功夫(可怜天下父母心),比如酒酿乳猪粉(以后有机会分享)、鸽子汤、鲫鱼汤,凡是能健胃开脾的统统端上桌,不管口感如何,只要有功效就行。可是不争气的我就是干吃不长个,到如今还是只长年龄,不长重量啊(估计这话放出来,好多妹纸羡慕嫉妒恨吧)。小时候不爱喝鸡汤,总觉得鸡汤很腥,但是我又偏爱鸡蛋,妈妈为此想出了这招,把蛋液调匀打进煮沸的鸡汤里面搅拌均匀,做成一碗鸡汤鸡蛋花,是的,就是鸡汤冲出来的鸡蛋花。那滋味鲜美无比,恐怕现代科技这么发达提取出来的味精在它面前都自愧不如。 黄澄澄的鸡蛋花,细细的,柔柔的,像微风中的棉穗,再撒上少许葱花,胡椒粉,盐,一碗香浓、绵长的汤就上桌啦,一碗下肚,劳顿饥饿顿消,精神振奋,头间微微冒汗,让人大快朵颐。含在舌尖,绕舌的肉香沁人心脾。 后来长大了,涨知识了,我才知道,妈妈误打误撞为我做的这碗汤,原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距离我老家几千公里。这碗饱含浓浓爱意的汤原来叫sa汤,是流传于安徽蒙城一带的著名小吃,据传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爱之,从此此汤声名远扬。难怪皇帝尝尽多少山珍海味,能独得皇上的恩宠,自然必有独到之处。 至于为什么叫sa汤,还真是当时犯下的一个美丽错误,由于皇帝问旁人这叫什么汤,旁边的人也不知道叫什么汤,就小声嘀咕了一句“啥汤”,皇帝竟以为这就叫啥汤,遂叫sa汤咯。 当鸡汤遇上鸡蛋,一场你无法想象的美由此产生,那留给舌尖的美味大概只有真正品尝过的人才知道吧。 美丽的故事终究是遥远的,可是父母的真心却是近在咫尺。那一碗凝结的不仅仅是人间至味,更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谊。

蚵仔煎

蚵仔煎

2017年02月04日

在当今这样一个靠颜值的时代,形象差真是个硬伤啊。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今天这道菜只能用味道征服大家的味蕾了。 一提到蚵仔煎,大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蔚蓝的大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海风轻轻拂过、透着一股海腥味迎面吹来,柔软的沙滩上海浪拍着还留着脚印的沙子......一切的瞎想都是那么美好。沙滩不远处就是一条美食街,当地的渔人们熟练的把早上刚从海里弄出来的海蛎掰开,清洗干净,做成美味而简单的蚵仔煎。 造物主真是智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沿海一带海鲜琳琅满目,让那里的百姓饱食各种来自海底世界的美味佳肴,而我们内地尤其是重庆一个雾都山城,凭借着高低起伏的城市和分明的四季,生长着各种林中美味和霸道的调味,辣椒和花椒就是我最喜爱的调料。 作为一个吃货,生长在哪里都没有关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尝尝,吃货的世界里,没有遥远的路,只有对不起味蕾和肠胃的食物。记忆中传来第一次吃蚵仔煎的样子,那是几年前在厦门的事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内陆人,也许沿海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当我看见小贩用工具把海蛎从壳里挑出来放在碗里的时候,我都看呆了,尤其在吃到新鲜的海蛎做成的蚵仔煎的时候,我更是惊呆了,更懊恼我怎么没有生长在海边呢,大自然赐予了沿海人民多少美食啊。 蚵仔煎,是闽南、台湾等地的经典小吃,相传是因为当时吃不上饭为了饱腹而研究出来替代粮食的食物,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制作蚵仔煎,有几点很关键,第一是选用新鲜的海蛎,现在交通便利,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食物的距离了,遥远的大西洋彼岸24小时之类也能吃上新鲜的美味;第二是烹制用的淀粉,我问过做了很多年蚵仔煎的师傅,据说用纯的红薯淀粉才能调出香醇浓郁的粉浆;第三最好选用农家土鸡蛋,现在的饲料鸡蛋都已经快没有鸡蛋味了;第四就是美味的酱汁了,犹如画龙点睛之笔,顿时给这道菜增添无限乐趣。 趁热品尝着刚刚出锅的蚵仔煎,那种甜中带咸、咸中带鲜的缤纷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至今我还能记得当时自己第一次吃蚵仔煎那惊奇而满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