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火锅、、、中国的/世界的hot-pot~

火锅、火锅、、、中国的/世界的hot-pot~

2017年12月05日

不止一个外国人曾经跟我感慨:火锅真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你们能随时随地吃到这么好吃的火锅都不知道有多幸福! 说起火锅真的很符合中国圆通包容的文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田里种的、树上结的……几乎所有的食材都能用这一个大锅全装了!吃火锅完全不像西餐般刻板,讲究顺序和仪式感,烹调时原材料和调味料更要精准到克,吃火锅简直就是灵活随意得不像话,原则就是你爱吃什么就准备什么、你爱先涮哪个就先涮哪个、你爱煮得火候大还是火候小都随你……鸳鸯火锅的设计简直就是进一步放飞了你的任性,两种锅底两种口味,你爱在哪边涮就在哪边涮!近几年随着物流的发达和进口食材的普及,火锅更是能把全世界的食材都能包容进来,比如我家这小小一顿火锅,就包含了智利的三文鱼头、新西兰的羔羊肉、广东的红薯、山东的白菜、湖北的莲藕、四川的木耳干蘑菇、北京的老豆腐以及老妈亲手烙的芝麻烧饼 火锅的包容还体现在分享性上,一个人吃火锅很没意思,非得要人越多才越好吃。因为人越多能够吃到的食材越丰富,而且一边吃火锅一边聊得更high……电影简直把火锅文化提升到极致,把故事安排在火锅城市重庆,火锅店比路上跑的出租车还要多……三教九流居然在防空洞中的火锅店吃得不亦乐乎,形成特有的cave hot-pot文化,简直太牛了……可以说,不管你有多疲惫、你有多失意、你有多少挫折感,没有一顿火锅搞不定的!如果不行,就再来一顿!

丝瓜炒蛋 --- 种丝瓜记

丝瓜炒蛋 --- 种丝瓜记

2017年09月10日

小的时候我没有多喜欢丝瓜,现在越来越喜欢啦~ 喜欢它清淡的味道和若有若无丝丝络络的口感,这大概是人到中年才能有的体会。 原来不明白白菜为什么叫白菜、丝瓜为什么叫丝瓜,现在都明白了古人诚不欺我! 丝瓜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品种。 我小的时候(在天津)吃的都是这种有棱丝瓜,现在在菜市场上(尤其是北京的菜市场上)见到的都是无棱丝瓜,有一些人甚至都没见过有棱丝瓜。 记得有一次到一家北京的粤菜馆点餐,最后正在犹豫要点一道什么样的清淡的蔬菜类的菜,服务员推荐了丝瓜,还特意跟我强调他们的丝瓜是从南方运来的特殊品种、是有棱的、跟市面上常见的不一样。。。 我就很微妙地笑了,心里想:come on,姐从小到大吃的都是有棱丝瓜啊。。。 其实你要问我有棱丝瓜和无棱丝瓜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也说不太好,总觉得有棱丝瓜的丝瓜味道更浓一些的样子 这也可能是心理作用,是喜欢冒充文艺女青年的矫揉造作。。。 今年春天我跟老爸要了些丝瓜的种子,自己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等到丝瓜长成,摘下丝瓜下厨烹饪,真是成就感满满,所以这里也记录一下充满田园乐趣的种丝瓜过程^o^ 心急的同学可以去菜市场买两条丝瓜(有棱无棱的无所谓),从后面的步骤开始做起~